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她们》|了解女性的处境和命运。

阎连科 品卷一族
2024-12-10

中国作家阎连科等待了十年才写出来的散文

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,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,可以购买此书原版。今今乐道的特点在于跨时空对话,所以音频部分的内容比文字多一些,精彩部分别错过哦。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,如有兴趣,敬请点击收听。


核心书摘:

《她们》这本书,是中国作家阎连科等待了十年才写出来的散文,当时他已经61岁,散文里记录了阎连科身边四代、三十多位不同女性的生活故事。

十年前,阎连科出版了一部长篇散文《我与父辈》,这本书记录了阎连科家族里的父辈和他自己的故事,书快卖到十万册的时候,出版的朋友建议阎连科趁热再出一本写家族女性的书,但阎连科觉得,他对女性实在算不上了解,也不敢妄加揣测,于是就搁置了。

这一搁置就是整整十年,直到去年,阎连科在香港科技大学教书,他每天都会和刘剑梅教授散步。刘剑梅教授是个明确的女性主义者,他们谈论的话题也总离不开女性,这么一来二去的,阎连科就萌生了“以女性视角写书”的念头。

为了写《她们》这本书,阎连科开始潜心阅读《第二性》《消除性别》《两性》等相关著作,他说:“这对欧美人来说可能是常识,但对我就是一个空白、是完全的新知。”阎连科想,如果人们能通过阅读《她们》这本书,对身边的女性多一些尊重和理解,也是极好的。

关于作者:

阎连科,中国当代作家。他离开故土半辈子,从军、写作、当大学教授,创作了《四书》《日光流年》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,2014年,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,这个奖有着“诺贝尔风向标”的称号,而阎连科是迄今为止唯一获过这个奖的中国人,所以也被视为继莫言之后距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作家。

学什么:

1、阎连科为什么要写这部关于女性的散文?

2、了解中国农村女性的生活和命运

一、女人的善良需带点锋芒

孟子曾说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孟子推崇的是“君子与人为善”,但阎连科却说:“在我们的世情环境里,男人的善良常常是无能,而女性的善良又最常招来恶或悲剧。”阎连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

在书里,阎连科记录了自己的第一个相亲对象,一个善良、朴实、勤劳的农家女孩。他们相亲第一回,彼此见面都有点羞涩,女孩不多言语,只是默默地帮连科母亲洗衣烧饭,间隙里也不得闲,会端起“他父亲因哮喘咳吐的痰盂去倒、去洗,丝毫不嫌弃。”

阎连科说,在农村,媳妇这个身份很大的现实意义是勤俭持家、赡养公婆。毫无疑问,这个女孩儿完美地契合了媳妇的形象,他没理由拒绝。就这样,他们之间还没来得及你来我往、花前月下,就匆匆在媒人的撮合下定了婚约。农村人订婚是要给彩礼的,连科母亲拿出了家里的积蓄,一共100块钱,这在当时也不算是一笔大钱,但没想到,女孩死活不肯收,她说连科父亲身体不好,需要花钱治病,这钱就留着给连科父亲看病吧。

就这样,连科和女孩订婚,基本上没花一分钱。后来连科回部队,女孩给他送行,也没送他什么信物留作纪念,却结结实实地把家里舍不得吃的粮食背了一袋送过来。连科走后,女孩自己要劳动,还常照顾连科的父母,帮忙做农活,从无怨言。

阎连科在书中也站在客观的视角分析了女性的劳动,他说,“劳动”这一概念有着男性卑微的傲慢在其中。为了区别男性的“劳动者”,我们称女性的劳动为“劳作”。这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和奇妙,因为在“劳作”中,女性不仅要下田,和男人一样劳动出苦力,回到家还有一份烦琐的家务等着她,烧饭、洗衣、缝补、带孩子,甚至是烧好了饭,一碗一碗地给老人、丈夫、孩子们端过去。吃完了再一碗一盘地洗好摆在灶房内。

孩子们没有衣服穿,账要算到女性头上去;家人的衣物又脏又乱,账也要算到女性头上去;至于谁的家里不卫生,地上蒙满灰尘和杂乱,这账更要算到女性头上去。所以很多人不称女性的劳动为劳动,而是说劳作,代表着比劳动更为辛苦和繁琐的劳动。

这段话是阎连科后来的反思,他之前可没意识到未婚妻的辛苦和善良。当时阎连科在部队混得还不错,马上就面临着提干机会,很多领导和身边的战友就给他吹耳边风,说:“人要站得高看得远,未来你是要进城发展当干部的,对象没文化很可怕,你要想清楚啊。”这些话刺耳也体己,活在世俗社会里的连科也是听进了心里,于是恶就在心里升起来了。

没过几天,阎连科就给农村的未婚妻写了封退婚信,信写得悲壮又狠心,他说“千不该万不该都是连科我自己的错,对不起,实在对不起,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吧。”女孩拿到信,如遭遇晴天霹雳一般,一阵晕眩。不过,聪慧的她又怎么可能不清楚,连科为什么要退婚,只是,她一贯的善良不允许她去追问和哭闹。她默默地接受了生活对她的宣判,没有一丝反叛。

后来,女孩嫁了一个同村的农夫,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几年后的一天,连科带着在城里娶的媳妇和2岁的儿子衣锦还乡。在镇上的十字路偶遇了那个女孩,但她已经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了。阎连科在书中发出“女人、女性之善良,多注定自己一生之悲凉”的感叹。但这绝对不是说女人不该心善,而是说,女人只有具备向命运搏击的勇气,心善才不会成为软弱的代名词。

爱默生说:“你的善良,必须有点锋芒”,当你有抗击的命运的勇气的时候,善良才不会沦为悲凉。

二、为自己而活的勇气

在《她们》这本书中,阎连科写了一位叛逆先锋派人士,也就是他的小姑。小姑是上个世纪50年代少有的敢于和世俗秩序叫板、敢于按照自我意愿去追求幸福的女孩。在那个年代,女孩子的终身大事,基本上都是遵从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谈论爱情是一件羞耻的事。小姑的终身大事,原本也是按这个套路走的。

不过,当小姑在镇上遇见姑父以后,她心动了,于是一场逃婚预谋也就开始了。姑父是镇上粮站的会计师,人长得温文尔雅,也有文化,会读报,算盘打得也很溜,是镇上少有的文化人。小姑对姑父可谓是一见钟情,但姑父出身贫寒,小姑的父母、连科的爷爷奶奶和家族人都极力反对这桩姻事,但小姑义无反顾地撕了自己先前定下的婚约,跟着这个当时还没给她任何承诺的白面书生走了。

在那个年代,女孩逃嫁是件稀罕事,更别说是嫁到闻所未闻的穷乡僻壤去,这需要勇气和魄力,这种勇气和魄力,哪怕是放到70年后的今天,也能让人为她竖大拇指。

周国平说:“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,最根本的责任就是成为你自己,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。”

很多时候,生活都是一潭死着的水,最怕的是风生水起或一块够大的石头落在水潭里,但世间所有能被人称为人生的,一定是风生水起和卷起涟漪的事,所以,不要被裹挟着按照外界的框定过生活。

人生苦短,与其讨好男人、讨好世界,不如取悦自己。为自己而活,才能活得自在、从容。

《意林》里有一个故事,说是一个年轻人总是为了自己无法融入周遭的人群而苦闷,每当他笨手笨脚地对大家示好时,总是没有人回应,甚至还会被嫌弃,这让年轻人非常苦恼。

于是,他向一位老禅师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。禅师听完,就指着窗外的植物问他那是什么花?年轻人回答:“是夜来香”。禅师接着说:“是的,可是夜来香为什么要在晚上开呢?为什么不像绝大多数花那样,热热闹闹地在白天开放,惹得众人的欣赏和怜爱呢? ”

被禅师这么一问,年轻人才有点明白过来,禅师接着说:“夜来香只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绽放,能取悦自己就好,它无意去和别的花争抢风头、取悦大众。开在晚上,虽然绽放的时候有些寂寥,可那寂寥却是自己的高光时刻,自己懂得欣赏自己就好。”

三、释怀的本事

柏拉图说:“如果不幸福、不快乐,那就放弃吧。放下很难,但是不放下会更苦,人只有学会放下,才能重新收获美好和幸福。”

话虽如此,但很多人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光景和一城一池的得失遮住眼,活在计较和争斗中,最后苦了自己。《她们》这本书中的三婶就是这样的女人。

三叔和三婶是作者阎连科的堂亲叔婶,他们竟因为一亩三分地的利益,把亲人变成了仇人。

三婶家和阎连科家是邻居,两家的房子之间有堵公用的院墙,那院墙是活墙,属于两家的公共区域。可三婶家盖房的时候,招呼都没打就把地基朝着公用的活墙挪了半墙的空间,这样就把公用面积据为己有了。连科的父母自然气不过,就要和他们理论,这一理论双方的关系就僵化了。

三婶是个只讲利字的农妇,她明知自己理亏,但却不低头认错,还黑白颠倒,撒泼谩骂,让连科的父母毫无办法。经此一事,两家人就老死不相往来了。

杨绛先生说:“世人皆为利,扰扰如逐鹿。”在利益的争端面前,若是把自己变成了唯利是图,损人利己的自私份子,像三婶一样,即便获了利,也会丢了人格和人味儿,落得众叛亲离的局面。

《菜根谭》有言:“处世让一步为高,退步即进步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。”作者阎连科也希望我们可以用悲悯的态度来看待人和事。农村是典型的要靠天来赏饭吃的地方,三婶的计较和不讲理很大程度上是闭塞穷困环境里的一种真实表现,有其劣根性,也确实有很多无奈。但不是所有的乡村女人,都会在暗不见光的昏沉日子里,用以怨报怨、野蛮欺弱的方式,非黑即白地熬日子。有一些女人,她们虽然没上过一天学,却能无师自通地读懂生活的大智慧。在连科看来,她们是乡村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伟大女性,是可爱又叫人欢喜的女性。

连科的大娘就是这样让人钦佩的女人。她从小无父无母,都不知道怎么磕磕绊绊长大的,身世是非常悲苦的。按理来说,这样的人,日子过的应该是苦哈哈,但从连科记事起,大娘脸上就总挂着笑,嘴里还时不时地哼唱着河南乡村的小调儿。她那种轻快过活的样子,倒像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的掌上明珠,是在爱和幸福里泡大的。

大娘和大伯一共生了八个孩子,在河南乡村靠种田为生。一家十口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很难解决,家里经常无米下锅,冬天孩子们没有鞋袜穿,经常光着脚踏雪。

记得有一回,也是一个冬天,屋外天寒地冻,池塘里的水结了厚厚的冰,家里又没米了,八个娃肚子饿得咕咕叫。面对这种酸楚的情景,大娘竟然还能哼得出歌来。她朝屋外望了望,突然灵光乍现,说:“孩子们,我们去池塘里凿冰捞鱼吃吧,捞上几条就可以红烧和煎炖了,想想多美的事。”于是,大家在大娘望梅止渴般的建议下,兴致满满地顶着饥寒出门去捞鱼了。晚上的时候,大娘一家人就真的吃了一顿丰盛的全鱼宴,虽然每个孩子都很累,但一家人却其乐融融。

大娘用她的处世学问,把苦难熬成了一碗甘甜的蜜汁,超然物外,又置身其中,满屋子的愁苦,就那么说说笑笑的,也就慢慢散了。

作家黄佟佟说:“美好的女人,无论是二十岁,三十岁还是六十岁,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眼里闪着光,浑身有一种无由来的欢喜,让你和她相处时感到格外的轻松和自如。”这种让人见之忘忧的人格魅力,大概就是女人身上最宝贵的财富吧。

结语

以上就是《她们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。

这本书不是一本女权主义的书,它是作者阎连科的自省,是男性对女性的一次偿还。阎连科说,作为一个男性作家,一个“直男癌”写作者,我对性别问题的理解还很粗浅,只是看到了一些皮毛,只是希望通过写作来试图推开一扇被人们普遍遗忘的窗。

《她们》这本书里的所有主人公,其实都不在意这本书把她们写成了什么样子,我们不要回到那片土地上去谈文学,也不要试图改变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任何人。如果读完这本书,能让我们对自己身边的女性,多一丁点理解和尊重,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。

在书的最后,阎连科说:“女性被挟裹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,开始了她们的人生和营生。她们如黑夜中的一盏灯,莽荒空阔中的一条路,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。”

【编辑:肥猫】


相关内容

《公主之死》|女性到底承受着怎样的社会不公?

《这辈子》|如何见证小人物背后的时代变迁?

《秋园》|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。

《黄金时代》(曾经的争议小说)|怎么才算不辜负自己的黄金时代。

【小说】《妻妾成群》|女性何以主宰自己的命运?

《厌女》|你是否对性别充满偏见?

《女性与权力》|如何理解“厌女症”?

《辽宫英后:细说萧太后》|敢爱敢恨的传奇。

史记·吕太后本纪|做事情时的高度执行力和判断力,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。

史记·外戚世家|薄姬的大智慧是最容易看懂,也最不容易做到的。

上次推送内容:

【人物传记】《坚不可摧》|个人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到心灵的归宿?

【严选好书】人生这么短,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。

《他们创造了美国》(萌版)|如果遇到竞争对手“剪电线”,怎么办?

【大咖开讲】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(二十二)开平的战术

本次推送:

《她们》|了解女性的处境和命运。

【严选好书】从何进起,丧成了你最爱的标签?

《活法》(萌版)|创业者面对诱惑太浮躁怎么办?

【大咖开讲】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(二十三)让步的谋略与技巧

下次推送:

《深度营销》|什么是解决方案式销售?

【严选好书】刷朋友圈的方式,暴露了你个人生活的无能。

《联盟》(萌版)|如何重建雇主和员工的关系?

【大咖开讲】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(二十四)让步的过程
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品卷一族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